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中心动态  科研成果  专家简介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资料下载 
站内搜索:
 
   
 
 首页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中心动态 
 科研成果 
 专家简介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资料下载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主任李可亭教授在《京九晚报》发表《贾谊之于梁国之于汉(续)》文章
2016年07月08日 21:36      浏览:

中心主任李可亭教授在《京九晚报》发表

贾谊之于梁国之于汉(续)》文章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十一

贾谊之于梁国之于汉(续)

20167月8日 商丘网—京九晚报

   

贾谊塑像

可能有朋友会奇怪,关于贾谊的内容不是已经讲过了吗?今天怎么又来讲一次?其实,在选题确定时,关于贾谊的内容确实是只有一篇的,内容主要包含贾谊对西汉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对西汉梁国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但是在稿件发表后,一些读者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贾谊的问题。读者的热情,完全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为了对读者提问做出回答,所以临时增加了这次的内容。又因为当初没有做出系列之一、之二这类的规划,所以这里只好以“续”的形式对上次未尽的内容做出补充。这次要讲的内容,将围绕针对贾谊的几个实际问题展开。

贾谊何以称“贾生”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一些古代文学作品,老师介绍作者及其背景时必定会提到作者的字和号。在古代,中国人除姓名以外,一般还有字、号等其他的称呼。按照周礼,男孩生下来,应由其父命名,年满20就可以取字。字也称表字,它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很多时候,为敬其名,外人就称其字而不称其名。比如曹操的字是孟德,人们都称他曹孟德。而号是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往往有艺术色彩。

于是有读者问,贾谊为何会被称为“贾生”,“生”是贾谊的字或者号吗?贾谊为何会被称为贾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史中,对贾谊的字和号是没有记载的。“贾生”只是世人对贾谊的一种称呼。

实际上,贾谊的称呼并不止“贾生”一个,后世还将其称为贾太傅、贾长沙。贾太傅、贾长沙这两个别称的来历很好理解,全因贾谊曾被谪为长沙王太傅。“贾生”这个名字要理解稍微有些难度,我们可以先看看与“贾生”这个称呼有关的资料。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合传,名《屈原贾生列传》,称“贾生”而非贾谊。李商隐有一首写贾谊的诗,名《贾生》,内有“贾生才调更无伦”句,“才调”就是才气,说贾谊的才气无与伦比,但汉文帝埋没了贾谊的才华,意在讽刺汉文帝而悼念贾谊。王安石也写过关于贾谊的诗,名字也叫《贾生》,他说:“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在这里,王安石认为汉文帝不但没有委屈贾谊的才华,反而非常重用贾谊,他是既赞文帝又褒贾生。毛泽东有一首赞贾谊的诗,叫《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这首诗,第一句是说贾谊有才气,第二句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遂作著名的《吊屈原赋》,以表达自己与屈原有着相似的不幸遭遇。第三、第四句是说贾谊后来被拜为梁怀王太傅,因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自伤,不久去世。毛泽东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为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感到很惋惜。毛泽东的诗,名字没有用贾生,但诗的第一句开头就是“贾生”。

从上边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世人对贾谊的才华是多有褒奖的。这种褒奖,便是“贾生”这个称呼的由来。“生”字的众多意思中,包含“有学问的人”这一层意思。贾谊是西汉著名的大儒,是博士,是儒生,所以世称贾谊为贾生。

贾谊的“学问”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贾谊是洛阳人,少年时期就显示出非凡的才气,18岁时,以能诵诗写文闻名于郡中。河南太守吴公很欣赏他的才华,召为门客。后吴公入朝为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说贾谊通晓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深得文帝喜爱,召为博士。当时贾谊才21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在汉朝,贾谊的学术贡献很大。所以,后来刘歆作《移让太常博士书》时曾感叹说:“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贾谊是不是梁孝王的座上客

当我们谈到梁苑文学的时候,往往说梁孝王刘武喜爱文学,他在梁苑“聘贤待士”,“招延四方豪杰”,海内名士望风而来。文学大家贾谊、枚乘、邹阳、严忌、司马相如等都是刘武的座上宾,在梁国撰文作赋。贾谊在梁太傅任上写的《治安赋》、邹阳《上梁孝王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司马相如“客游梁,得与游士相处,居数年,著《子虚之赋》”。枚乘为了游梁,先后两次辞官,所作以《七发》《梁王兔园赋》等最为著名。

贾谊是不是刘武的座上宾呢?故事还得从头讲。

汉文帝六年(前174年),贾谊27岁,汉文帝召见贾谊后感其才华,把贾谊从长沙王太傅改任为梁怀王刘揖太傅。

梁国的始封者是彭越,定都于定陶。彭越后来谋反被杀,改封刘邦的次子刘恢为梁王。吕后七年(前181年),赵幽王死,吕后徙刘恢王赵国,改封吕姓吕产为梁王,并将梁国更名为吕国。次年,吕后死,吕产欲作乱,被杀,复置梁国,徙济川王刘太为梁王。文帝元年(前179年),击灭刘太,分梁国为东、砀二郡。次年,以砀郡置梁国,封文帝少子刘揖为梁王,都睢阳。我们可以看出,刘揖为梁国的第五任国王,也是第一个都睢阳(今商丘)的国王。

贾谊来到梁怀王刘揖身边第五年的时候,也就是文帝十一年(前169年),贾谊随刘揖入朝,刘揖不慎坠马而死。刘揖的死对贾谊打击很大,一方面担忧文帝会因此怪罪于自己,另一方面,刘揖的死亡也使他异常哀伤。因此他自我感伤做太傅不合格,没有尽到责任,经常夜哭,在刘揖死后次年(公元前168年)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此年,贾谊年仅33岁。

刘揖死后,接替刘揖的是刘武。历史上有很多证据证明,贾谊与刘武之间并没有多少交集。

根据《汉书·梁孝王刘武传》,梁孝王是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因平叛有功,母亲窦太后“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开始“招延四方豪杰,有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枚乘和严忌原是在吴王刘濞手下,因反对刘濞叛乱而离开吴国,到了梁国。七国之乱发生在公元前154年,而在14年前,贾谊就已经去世了。

从时间上看,《汉书·文三王传》说:梁怀王刘揖没有儿子,他坠马死后,“无子,国除。明年,梁孝王武徙王梁”。这就是说,刘武是在刘揖死后第二年才到梁国,而贾谊去世也是在刘揖死后第二年,两个人可能就没有交集。另外,刘揖入朝,贾谊随同。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刘揖是死在路途还是死在长安,但贾谊肯定是随刘揖或刘揖的灵柩到了长安。并且是心理非常难过,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第二年死去。在刘揖死后的一年里,贾谊有可能就没有回到梁国。

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说,贾谊与梁孝王没有交往的时间和条件。他不是刘武的座上客。

贾谊是否“志大而量小”

贾谊的才华是世人公认的,后世对贾谊的评价却并不统一。既然有读者提出了,我们今天再来看看这个问题。

贾谊死后一千多年,苏轼写了一篇《贾谊论》,提出了一个看法,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说贾谊的才华没有得到完全施展,不是君王的过错,是他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不善于忍耐,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还认为贾谊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说他应该结交讨好周勃、灌婴这样的权臣,这样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了。苏轼的《贾谊论》一出,立即引起文坛和政坛的强烈反响。

按苏轼的论点,有才的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先遭受厄运,受到放逐,经历磨难,还要忍耐,还要等待,不仅要学会审时度势,还要学会尔虞我诈,学会官场逢迎。

我们知道,苏轼是个旷达的人,但他对贾谊的看法有些市侩气。实际上,苏轼在几经贬谪后,也终于理解了贾谊,因为他自己最终也没有学会用其才。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腾讯新闻 | 新浪新闻

     版权所有:商丘师范学院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          邮编:476000       招生电话:2587991 2587992   网络维护 1556000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