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中心动态  科研成果  专家简介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资料下载 
站内搜索:
 
   
 
 首页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中心动态 
 科研成果 
 专家简介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资料下载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主任李可亭教授在《京九晚报》发表《陈胜首义与历史的镜子》文章
2016年05月23日 21:17      浏览:

中心主任李可亭教授在《京九晚报》发表

《陈胜首义与历史的镜子》文章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五

陈胜首义与历史的镜子

2016-05-20 商丘网——京九晚报

        

 

位于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处的芒砀群山,不高不险,是20余座逶迤棋布的小山丘,却深藏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反对秦朝并建立大汉天下;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回乡讲学途中曾来到芒砀山,在此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文庙等文化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王后墓星罗棋布,从中出土的文物曾惊动并光耀世界;历史悠久的芒砀山古庙会,把芒砀山打扮成集山水、人文、民俗、贸易为一体的汉文化旅游胜地;这其中,还有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就是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长眠在芒砀山主峰的西南麓。

伴随着初夏的阳光,我来到芒砀山间的陈胜墓前,拜谒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探寻陈胜的足迹,聆听陈胜的声音——

陈胜其实已是“王”

有说法,到芒砀山旅游的人,钻梁王墓群者众,吊陈胜墓者微。由此看来,陈胜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更多游客的认可。

大家知道,西汉的江山虽是刘家打下的,但首倡反秦起义的则是陈胜和吴广,应该说陈胜是刘家天下的创始者、奠基人。所以,刘邦懂得这个道理,他本人对陈胜就很尊重,也很感激。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安排三十家人家在芒砀山为陈胜守墓。”时至今日,附近丁窑村的居民还自称是守墓人的后代,这是世代相传下来的。可以推想,在西汉,陈胜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司马迁的眼光令人钦佩。他在为陈胜作传时,把陈胜的事迹列入“世家”,而不是“列传”。“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司马迁在给他们立传记时称为“世家”。司马迁把陈胜的功业和商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陈胜死后葬在芒砀山正史多有记载。《水经注》说:“陈胜不满秦的暴政,首兵起义伐秦,死后葬在芒砀山。”《史记》也有“腊月,陈胜兵败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其驾车人庄贾杀死陈胜投降秦朝,陈胜葬在芒砀山,追谥为‘隐王’”的记载。到了东汉时,陈胜墓不再受到保护。北宋年间,淮南人陈纲游历芒砀山时已经是“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的景象。

陈胜墓历经2000余年沧桑后,于1975年得到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复;同年5月1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亲笔为之题写了“碑文”;2005年,扩建为陈胜王陵景区,建筑风格为仿秦汉建筑,由门阙、山门、前殿、主殿、石碑、墓冢及东西厢房组成。

陈胜首义是历史的必然

芒砀山被称为“汉兴之地”,这“汉兴”及后来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应该说都与陈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陈胜的言论和行动有着革命的意义。他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中国两千年间反对压迫和暴政的仁人志士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理由和借口;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行动为中国两千年间反对压迫和暴政的农民起义领袖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路径和范例。历史记住了陈胜的言论和行动,历史就是在陈胜的这条轨道上螺旋式前进着:王朝腐败——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再腐败——再起义——再建立新王朝。历史呼啸向前,这也是毛泽东一再倡导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伟大理论的出处。

陈胜是聪明的,他是智者。他年少与人佣耕时,就有着天大的抱负,提出“苟富贵,毋相忘”的名言,面对同伴的嘲笑,陈胜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呐喊;他不仅感同身受了“天下苦秦久矣”的生活,而且不是逆来顺受,他揭竿而起,“伐无道,诛暴秦”,向暴政的秦朝发起进攻;为了名正言顺和令大家信服,他和吴广制造了“鱼腹帛书”和“篝火狐鸣”的故事——他与吴广商计暗暗在帛书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藏在鱼腹中,待戍卒剖鱼时发现这一帛书感到惊异;又在深夜到附近丛林的神庙当中模仿狐狸的声音,高呼:“大楚兴,陈胜王”,以此来证明反秦起义符合天意。陈胜在向人昭示,他已不再是雇农,他是真命天子。

陈胜没有逃脱历史的规律

众所周知,陈胜犯了历史性的错误,这种错误智者陈胜会犯,其他任何农民起义领袖都同样会犯。这便是成功后的骄傲和一系列骄傲的行为。

随着陈胜称王和反秦斗争的节节胜利,陈胜骄傲了,忘记了自己原来佣耕的身份,杀了几个对自己不尊重的大老粗佣耕伙伴。这样一来,有不少人就偷偷地走了,不跟他干了。陈胜的岳父也感到陈王待他不像农村里女婿对待老丈人的样子,他有点看不惯,还说陈胜自高自大,不尊敬长辈,在此情况下,老丈人也溜了,不辞而别。

陈胜最亲近的人离开了他,陈胜于是就连吃败仗,最后在下城父,这位首先起义为天下除害的农民起义领袖竟被自己的一个车夫叛徒庄贾杀害了。司马迁对此非常感慨,他按着陈胜岳父的话总结道:“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自恃强大而傲慢地对待长辈,不能长久啊)

陈胜死后,他的涓人(近侍),后任“苍头军”将军的吕臣杀死了叛徒庄贾,并攻开陈县(今河南淮阳),后来又把陈胜葬在芒砀山。

陈胜从公元前209年7月大泽乡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司马迁说:“陈胜、吴广虽在起义后不久身死,但各地纷起响应的起义部队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这是由于陈胜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史记·陈涉世家》)3年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刘邦称帝后,追谥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祭祀。“隐”是指陈胜取得了很大的功业,但没有被彰显,不为人知,不免使人哀伤之意。看来,刘邦不仅尊重陈胜,而且隐隐有感激之意。现在的陈胜陵园中建有隐王殿。

透过历史的一面镜子

今天,芒砀山的人们在陈胜隐王殿前树了一面铜镜,以作为历史的借鉴。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一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代学者欧阳修、宋祁在其《新唐书·魏徵传》中更是对李世民的话加以总结和升华:“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现在的陈胜王陵大门前就树碑刻上了李世民的这三句名言,而且显得格外醒目,警示人们“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的道理。

汉代学者贾谊在其著名的《过秦论》中,全面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提出统治者要讲究“牧民之道”,他并且用“野谚”规劝统治者“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统治者应如此,广大的黎庶百姓也是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和黄炎培之间也围绕“周期率”(也叫“兴亡圈”)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谈话。

我曾数次拜谒陈胜墓。记得第一次是在1985年,当时的陈胜墓只有一个很小的坟茔,没有陵园,墓前竖着“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墓碑,一看便知是郭沫若的笔迹,但由于是在“文革”期间,没有署郭沫若的名字,这块石碑现立在陈胜墓的右前方。后来又到陈胜墓去过多次,每次都看到有新的建设和不同的变化,我的心情也随着墓园的建设和变化而跌宕起伏。现在,新的墓碑不仅高大,正面刻上了郭沫若题写的碑名,有郭沫若的落款和时间,而且碑的背面还刻上了陈胜的生平事迹。陵园内还建有纪念堂和石刻画,展示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一幕幕情景和历次农民起义的悲壮历史,让人们在此领悟历史沧桑,感受英雄情怀。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腾讯新闻 | 新浪新闻

     版权所有:商丘师范学院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          邮编:476000       招生电话:2587991 2587992   网络维护 15560007883